购彩之家

返回购彩之家设为购彩之家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专项编制招聘考核成绩及拟进入考察人选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公告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关于调整2021年公开遴选公务员面试时间的通知
公告
昆明市获云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07-08-13 11:29来源:

昆明市获云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先进事迹简介

 

近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联合对云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市教育局、昆明市卫生局荣获了云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现将其先进事迹简介如下,以供各基层单位学习借鉴。

 

昆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营造高端人才创业环境  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昆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有力的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制定优惠人才政策,打造人才栖息高地

一是出台激发企业抓好人才工作动力的优惠政策。20064月出台了《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环境、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试行)》,鼓励各类人才带技术、带项目进入高新区创业,对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且缴纳税收形成昆明高新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的企业,对其高层管理人员予以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补贴。政策颁布以来对亚广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云铜集团等企业实施了政策优惠,获得了辖区内企业对高新区人事管理服务的一致认可。二是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高新区博士津贴发放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人才奖励政策,进一步规范抓好人才引进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相关待遇,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由区人才开发资金给予安家补贴和专项资助;对从外地引进,因流动而辞职的人才,可按程序以及本人要求恢复其原有身份;并妥善安排引进人才子女的就学问题,认真做好引进人才和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高新区还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由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直接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人才“一站式”服务。

二、提升工作服务境界,打造人才发挥空间

一是着力优化人才生活环境。为进一步解决昆明高新区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2000年起,高新区管委会投资4000多万元,陆续建造、购买、装修了一批人才公寓,并制定了《高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按照不同情况提供给各类高层次人才周转使用。截至目前,先后为58名博士及博士后安排了入住手续。二是建立企业优秀人才沟通交流机制。高新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家搭建沟通和服务平台,突出“创新、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成功创办了高新区企业家联系机制年会,为创新企业家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搭建优秀人才建言献策平台。2006年底成立了由36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外脑智库,充分发挥省、市专家人才对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决策咨询的积极作用。

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全方位聚集创新人才

一是创新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立足为高校毕业生与高新区企业就业搭建平台,增加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增强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储备工作,高新区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挂牌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在区内选择了昆明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金锋软件有限公司等一批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作为创新实践基地,接收昆明理工大学技术应用学院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建立人才“技术创新扶持资金”。为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高新区设立了“技术创新扶持资金”,用于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2006年高新区已投入5000万元作为企业发展资金,重点投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领域,扶持中小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三是鼓励优秀人才自我提升。高新区立足建立优秀人才自我提升机制,对于辖区内高层次人才承担的科技活动项目,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科学研究等事业单位引进的有关项目,都予以一定资助,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对区内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时给予每人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从而调动了优秀人才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注重完善奖励机制。2005年、2006年管委会对高新区招商引资做出贡献的管委会干部和进区企业的企业家实行了重奖,奖励金额达200多万元。

 

昆明市卫生局:

紧抓“三个环节”开创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昆明市卫生局紧紧围绕“培养、引进、使用”三个重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全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卫生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育才”力度,不断提升人才素质

立足提升卫生人才的素质,市卫生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一是加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择培养力度。坚持分批组织学术带头人到国外进行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技术最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坚持每年选派15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到省外进修学习。2007年启动了省级知名专家培养计划,从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推选出18名中青年专家进行培养。二是着力加强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了县乡医疗卫生人员到市级进修制度,市级每年接收县乡医疗机构15人免费进修培训,并通过举办学习进修班、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坚持开展城市卫生人才支援农村,城市医务人员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医师职称前到县乡服务一年,采取对口帮扶、巡回医疗、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至今已组织3039名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了国家级、省级远程教育项目学习。四是积极倡导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先后选送了40名在职管理人员攻读南开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医院管理硕士学位(MHA),选送61人参加南开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班学习。

二、搭建“引才”平台,不断提高人才增量

立足壮大昆明市卫生人才队伍,优化结构,促进卫生系统人才向纵深发展,市卫生局积极搭建引才平台,采取不同方式积极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一是加大投入,明确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2006年,市级卫生单位共投入人才引进、培养经费276.34万元,引进博士4人、硕士48人,高级职称人员17人,中级职称人员33人。如肝胆外科博士生导师李立、中青年眼科专家赵红霞等,引进到市级医院以后,很快形成了专家效应,带动了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发展,得到了患者和业界的好评。二是主动出击外出招聘人才。多次直接组织直属单位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到四川华西、湖南湘雅、湖北同济、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医学院校招聘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三是多种形式积极实践柔性引才。在硬性引进人才的同时,市卫生局积极在卫生系统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观念,鼓励市属医疗卫生单位通过聘请兼职、开展咨询、讲学、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为我市卫生事业服务。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人才。大力推动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昆明卫生人才网以及卫生专业高级专家库、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库、卫生医疗机构招聘需求信息库,并以昆明卫生人才网为平台,积极开展卫生人才的引进、交流、培训和信息交流等多位一体的服务。

三、提供“创业”舞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坚持按照“三个留人”的方针,积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一是打破单位封闭式人事管理模式,推进人事管理社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005年,成立了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人才分中心,推行医疗卫生机构人事代理服务,实行人事托管,管人和用人分离,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卫生人才配置。二是在全面推行聘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实行高级专家年薪制和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发挥分配机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目前,全市共有32名高级专家实行了年薪制。三是实施项目管理,加强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内设研究机构、技术中心的建设,为医学卫生专业人才开展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干事业、求发展、出成果,提供了良好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市卫生系统在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介入治疗、儿童疾病诊治、重症肝炎救治、艾滋病防治等多个技术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应用。对具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和引进开展的新技术项目给予奖励和支持,以市延安医院心脏移植、市一院肝脏移植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昆明市医疗卫生单位在全省医疗行业中的地位。五是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先进。通过公开评选出全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召开全市“十五”卫生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组织评选昆明市名中医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

 

昆明市教育局:

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跟进 不断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

近年来,昆明市教育局根据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教育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找准人才工作重点,依托创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培养基地等教育品牌载体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育人才培养、培训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我市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优秀教师培训模式,扎实推进“名师工作室”工作

一是创建成立“名师工作室”。为充分发挥知名特级教师的带教作用,带动和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从2004126昆明市遴选出第一批6名特级教师正式成立昆明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开始,到20064月第二批名师工作室挂牌为止,昆明市共创建了8个以特级教师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运行3年多来,名师工作室成效明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的赞赏。

二是规范运作“名师工作室”。首先是科学遴选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必须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咨询答疑能力,能组织、培养和指导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特级教师。其次是严格选拔名师工作室学员。由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精神,面向全市中小学选拔60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市级教书育人大奖赛中的一等奖获奖教师或者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采取导师制方式,进入“名师工作室”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型培养”。

三是科学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名师”根据学员特点,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对每个学员实施全程指导,结合阶段性学习进展情况,适时开设教学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指导学员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践活动,督促学员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对学员进行年度考核鉴定,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学员,实现每年培养(带教)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10名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目标。学员通过听取名师讲课、接受名师指点、完成课题研究、参加教学研讨等形式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是多方给予名师工作室有力保障。市教育局为名师工作室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每年为每个名师工作室划拨5万元工作经费,由名师工作室名师自主使用,工作经费中包含了名师每月500元的工作津贴。在两年工作周期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对名师一次性奖励1万元。

二、创新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着力造就一批名校长。

一是创新学校干部人事机制,着力改革学校干部任用制度。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采取了公开考评聘任、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公开遴选等方式选拔聘任校长,着力改革学校干部任用制度,聘任了昆明市部分一级完全中学和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校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90多所学校的校长,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二是发挥知名校长示范作用,带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家型校长,制定了《关于组建昆明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实施意见》。在“十一·五”期间,依托我市中小学名校和名校长,推荐组建5个“昆明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基地”。市级将依托“名校长培养基地”重点培养100名专家型中小学校长。

三是抓好中小学校长国内外研修培训。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通过与昆明人才协会联合举办昆明论坛、实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选派21位中学校长赴新西兰学习培训等方式,为不断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2006715成立了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出台了《关于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人档分离的人事制度,将教职工从“单位人”逐步转换为“系统人”,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供需平台,有力的推进了人才的流动和优化了优秀人才的合理分配。

二是加大应届毕业生考核引进的力度。连续6年依托云南师范大学,召开与云南省高等院校举办昆明教育系统专场供需会。发挥教育信息的作用,通过昆明市教师人才信息资源库,加强教师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